
【通州文化】新华大街今昔谈(一)
发布日期:05月23日

文化活动邀您参与!2025年通州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重磅来袭
发布日期:05月21日

【通州文化】漫话通州的城池(二)
发布日期:05月16日
通州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中原与边陲的中间地带。多少年来,聚居在东北和北部边疆的匈奴、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每当他们积蓄到一定力量之后,就会向内地侵犯骚扰,这种国内民族矛盾一旦发生,不仅人民流离失所,而且严重破坏生产,阻碍社会发展。当时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除了凭借长城以外,许多地处要隘的州县,也多筑起城堡,作为屯兵卫戍的战备工事。幽州(北京的古称)正是首当其冲,而潞县(通州的古称)又是幽州的门户。因此,潞县的城池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漫长的岁月里不仅确实卓有功绩,也记录了通州的荣辱兴衰。今天回忆通州城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通州志》的记载,通州在元朝以前没有城。明朝礼部侍郎唐文献撰写的《重修通州新城记》一文,也说通州在元朝以前没有城,仅仅是“捍以篱寨”,并说通州有城是在明洪武初年。这些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五代时期后唐明宗长兴年间的一段历史:“契丹既强,寇抄卢龙诸州皆遍,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幽州东十里之外,人不敢樵牧,德钧于州东五十里,城潞县而成之,近州之民,始得稼穑。”这段历史不仅记述了大约在公元 930~933 年期间,契丹贵族侵犯幽州的严重局势,以及赵德钧在幽州东修筑潞县县城,设兵防御契丹贵族骚扰的历史,更主要的是说明了早在一千多年以前的五代十国期间,潞县已经有城了,并且由于潞县筑城,加强防卫,从而刹住了契丹贵族的凶悍气焰,使得幽州百姓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得以生息之机。
内容来源:《古韵通州》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