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文化】中式“脏脏包”?这道北京小吃咬一口满是甜蜜
发布日期:05月10日

【非遗文化】通州这项非遗技艺变废为宝,带动百姓增收
发布日期:02月22日

【非遗文化】通州团花剪纸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12月26日
麦秸杆在农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但它经过一双巧手,搭载一份技艺,就能神奇地变幻为画。西集镇非遗传承人杨帆积极传承麦秸杆画这项指尖技艺,使其成为传播地区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带动周边百姓增收。
杨帆精心挑选麦秆剪开、平铺、定型。再将薄如纸片的麦秆拼接起来,依照此前画好的图样裁剪,田间秸秆就此变废为宝,被注入了新生命。一幅幅成品麦秸秆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西集非遗传承人杨帆:“西集是农业,生态,休闲小镇,种植了大面积的小麦,想给小麦赋能,我们也会有一些志愿服务,助残,助老,达到真正的助力乡村振兴。”
麦秸秆画虽然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绘”等复杂的工序,对创作者的耐心和毅力是一种考验,但基本的入门并不难。
在杨帆眼里,麦秆画原材料易得、男女老少皆可学。因此,她也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学习传承麦秆画制作技艺,并以此带动百姓增收。
来源 副中心新闻 记者 裴丽娜 王治家 实习记者:马睿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