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作背景
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策划通州区优秀剧目惠民演出项目(舞剧专场),旨在讲好中国故事,通州故事,运河故事,发挥地缘特色优势,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享受,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地区归属感,为通州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2017年2月,习总书记在通州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时强调:“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古为今用,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了可以更好的承担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神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引导群众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认同和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从2016年开始筹划创作这部结合民族文化、京杭大运河文化的舞剧《运》。
该部舞剧至今已巡演32场,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报道,各界好评如潮。舞剧《运》入选“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项目”、“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北京市民族艺术进校园精品剧目”和“公共文化服务惠民优秀剧目”,荣获“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舞剧奖。2019年6月1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现场参观调研舞剧《运》展区,并给予高度评价。于2024年开启原创舞剧《运》京杭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巡演,舞剧《运》分别于4月9日、5月16日、5月20日和6月18日,登台北京艺术中心、天津武清影剧院、河北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和浙江杭州运河大剧院。其中,杭州市专场演出被纳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主题活动之一。
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北京文化的今天,我们希望舞剧《运》可以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文化名片,立足通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力量!
二、舞剧立意
贯穿中国的京杭运河,在漫漫时光里静静流淌,蕴含了太多的故事。历经兴盛衰落之后,这些故事似乎被人渐渐遗忘,但沉淀其中的情感与精神却历久弥新。在讲好中国故事,弘扬运河文化的今天,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运河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了崭新的意义。
舞剧《运》厚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号子”元素融入其中,聚焦于运河岸边的普通人家,以清末民族危亡、北平和平解放、改革开放百舸争流、新时代伟大复兴等历史时期运河青年命运为主线,凝练出贯穿四代人的运河故事,生动展现了运河儿女弘扬家国情怀、秉承中华美德、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
运,一字包含着丰富的含义,运河、漕运、命运、国运……一个运字为我们娓娓道来一段运河故事,而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又是何其幸运。运河文化不是符号,而是运河人的传承——无论岁月变迁,始终流淌着那一份包容与尊严,而这些闪光汇聚在运河文化的光芒里,静静守望,熠熠生辉。
三、篇章故事
序——召唤
扛起船桨、追根溯源、回望那沉浸在岁月里的故事……
火光——兴盛不复,誓与船共亡
清朝末年,祖爷爷一家靠漕运为生。可时代的风云变幻打破了宁静,外敌入侵彻底中断了运河上的繁华。国难当头,祖爷爷不得不与身怀六甲的妻子诀别,高唱着号子誓与运河共存亡。
黎明——和平解放,生活迎曙光
北平解放前夕,祖奶奶带着爷爷和父亲祭拜先祖,运河上放满了祈福的河灯。城里的大学生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爷爷领着乡亲们以红旗为信,喊着号子,连夜搭起浮桥迎接解放军,迎接新希望。
浪潮——改革浪潮,迷惘中坚守
改革开放的浪潮翻天覆地,父亲作为清洁工守护着运河,膝下无子的他和追赶潮流的妻子矛盾重重。他把河边捡到的弃婴抱回了家,妻子接受不了离家出走。父亲哼着号子和孩子相依为命,取名大运。
憧憬——回望恩情,精神记心间
进入新时代,父亲成了守护在运河边的志愿者。大学快毕业的大运奋力求职,鲜少与父亲交流。一场突如其来的城市暴雨造成险情,父亲倒在了救护他人的运河边。大运悲伤悔恨,无以复加。历经沧桑的运河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大运和更多的人成为了新一代的运河建设者,传承着运河文化。
四、舞剧《运》剧照
演出时间
2025年09月06日 下午19:30
观众入场时间
09月06日 下午19:00(凭纸质票入场,座位号以纸质票为准)
演出地点
通州区文化馆一层剧场
儿童政策:
1、不允许带任何食物和饮品进场观看演出,需放置门口置物架,感谢配合。
2、儿童1.2米以下的儿童不占座位不需要拍票,由大人抱着即可;
3、 儿童1.2米以上需票凭票入场
新用户注册入口(点击注册)
抢票人数众多,可能会导致页面延迟,请耐心等待后刷新 !请提前登录账号(点我登录)
订票开始时间:09月05日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