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悠悠历史长河与璀璨戏曲星空中,有这样一部令人心醉神迷的单折戏——《贵妃醉酒》,它还有一个同样富有诗意的名字,唤作《百花亭》。这出戏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以唐朝杨贵妃那绮丽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为蓝本精心雕琢而成。其故事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那气势恢宏、情感深沉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当我们翻开《长恨歌》的篇章,仿佛能看到杨贵妃与唐玄宗那段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貌跃然纸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又道尽了这段爱情的无奈与悲戚。这些动人的诗句,为《贵妃醉酒》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无尽的灵感。
——剧情简介——
杨贵妃与唐明皇相约百花亭设宴,她精心妆扮,满含期待。岂料君王转驾西宫,爽约不至。刹那间,悲愤、无助、伤心如潮水般将她淹没。为解这愁闷,她命高力士、裴力士频频添酒。一杯杯美酒下肚,终至酩酊大醉。她神色怅然,形单影只,踉跄着返回寝宫。
——剧目赏析——
旧本“酒色戏谑”暗藏亵狎之态,梅兰芳以刀斧斫去浮糜,将“颠鸾倒凤”之俗化为“望月倚栏”之雅。原剧中轻佻调笑化作“金樽空对,孤影盼君”的凄婉独白,高力士惶恐拒命之态,反衬贵妃“霓裳虽褪,痴心未改”的忠贞。经此一改,醉态非为放浪,实成宫墙深锁的悲怆注脚——既守程式筋骨,又赋时代魂魄,终令千年宫怨化作东方美学的一樽琥珀光。(注:以“刀斧斫浮糜”喻艺术革新之果决,“琥珀光”呼应开篇酒意象,暗合传统程式与现代价值的凝练交融)后来,梅兰芳秉持“去芜存菁”理念改良此剧。他不再拘泥旧态,着眼人物情感,剔除恶俗。把猥亵情节改成杨贵妃请高力士去请唐明皇,高力士怕怪罪不敢去,凸显杨贵妃对唐明皇的忠贞爱恋。此举既延续京剧表演程式,更让京剧传统文化价值再生。
以[四平调]为骨,梅派演绎将贵妃身份凝练为"三贵":声腔贵(中宫雅正、拖腔婉转如金丝绕梁)、身段贵(碎步生莲、云帚翻舞似月移星转)、情态贵(醉而不颓、怨而不馁)。其"醉步程式"暗藏玄机:碎步密织如蚕丝抽茧,摇摆幅度恰合"三寸金莲"的古典美学阈值,水袖起落间完成"七分醉态三分雅"的戏剧平衡——当"海岛冰轮初转腾"唱至"转"字时,右手水袖以"回风袖"斜掠眉心,既遮蔽酒意失态,又暗喻宫闱幽怨,将贵妃的尊严与脆弱熔铸为东方美学的经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