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通州区境内始置路县。2000多年来,建置、境域、行政区划多次发生变化。1958年形成现域。1997年设立通州区。2001年12月形成现行政区划。《通州地名知多少》系列节选自2022年12月出版的《北京市通州区地名志》一书,该书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地方志办公室编,方志出版社出版,索书号C3:42 /3。欢迎您前来通州区图书馆运河文献资源中心阅览。
漷县镇
穆家坟村
通州区漷县镇辖村。位于镇域东南部,德觅路与穆家坟路交会处东侧。北至南屯村、东至区界,西南至边槐庄村,西至军庄村。面积约0.6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53人,常住人口360人。1983年8月设立村委会。清康熙年间,御史穆旦死后埋葬在该村西南,并立螭首龟趺碑两通,始有看坟人居此。清末民初,形成聚落后故名穆家坟,俗称穆坟。“文化大革命”期间墓碑连同螭首龟趺座埋于地下。1984年镇政府将碑挖出复立,并建起护栏保护,为镇内不可移动文物。交通干道有德(仁务)觅(子店)路。
军庄村
通州区漷县镇辖村。位于镇域东南部,港沟河东岸、德觅路与李军路交会处西侧。西北至龙庄村,东至穆家坟村,东南至罗庄村。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865人,常住人口863人。1983年8月设立村委会。明初,此村处为卫所(明代军队屯田机构)屯田之地。清初,在“圈地”中土地成为皇亲庄田,形成聚落后故名军庄至今。(清乾隆《通州志》载:“军庄,离州城七十里。”)交通干道有德(仁务)觅(子店)路。
边槐庄村
通州区漷县镇辖村。位于镇域东南部,港沟河东、德觅路与穆家坟路交会处南侧。东北至穆家坟村,东至区界,南至罗庄村,西北至军庄村。面积约1.7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44人,常住人口741人。1983年8月设立村委会。明初,山西迁徙民至此定居,村人为怀念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迁徙之情,加之此地位于西小槐家庄之东,故曾名东槐家庄。(清乾隆《通州志》载:“东槐家庄,离州城六十里。”)清末民初简称东槐庄,民国中期改称边槐庄至今,原因无考。1953年5月至1956年7月,为三区(马头区)边槐庄乡政府驻地。该村曾遗有清时所建观音寺一座,“文化大革命”间拆除,仅余清时所植古槐一株。该村西临港沟河东堤,历史上因河道狭窄,每遇伏汛常常造成险情。清末民初的一次大水,在所临河堤处造成决口,冲成一个又大又深的水坑,当地人称其为“东(边)槐庄口子”,今口子坑遗址仍在。驻村单位有通州区漷县镇觅子店幼儿园边槐庄分园。交通干道有德(仁务)觅(子店)路。
梁家务村
通州区漷县镇辖村。位于镇域东南隅,京塘路与罗梁路交会处西南侧,通州区、香河县与武清区交界处。北、东、南至区界,西至罗庄村。面积约2.2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28人,常住人口980人。1983年8月设立村委会。明代,梁姓自香河县梁家务迁至此地定居,崔、王二姓相继至此,形成聚落后为不忘故里,仍以梁姓原籍梁家务称之。(清乾隆《通州志》载:“梁家务,离州城六十里。”)清代,李姓大户自香河县窝坨村迁入,梁姓迁出而村名一直未变。因“务”与“府”音相近每多互讹也称梁家府,习称梁府儿。该村西遗有汉墓群,曾出土大量灰、红陶片,今无存。交通干道有(北)京塘(沽)路。